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当天,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过公布10个生态环境领域典型案例、回应媒体关切等形式,推动全社会形成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10个典型案例涵盖多领域 彰显执法温度与力度
发布会上,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10个生态环境领域典型案例,涵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动车排气检测造假、柔性执法等类型,凸显“严格执法+创新治理”的鲜明导向。
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面,新会区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非法排污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具有代表性。2024年4月,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检查发现,新会区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废水未配套治理设施,经排水渠排入车间外无防渗漏措施的竹林,最终渗入土壤。监测显示,其外排废水中镍、总铬等多项指标超标,其中总铬超标3倍以上,涉嫌环境犯罪。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该公司主动承诺清理修复,共处置受污染土壤20.73吨。经鉴定,实际治理恢复费用37094元,土壤损害价值271.75元,清理后土壤达标无需进一步修复,公司已履约支付相关费用。此案通过 “一案双查”,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联动,推动企业及时承担修复责任,提升了生态环境赔偿工作效率。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案例中,鹤山市某企业私设暗管排放水污染物案颇具代表性。该企业虽环评批复要求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却通过暗管将废水排入生活污水观察井。除被依法行政处罚外,企业还需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最终委托实施补植复绿替代修复工程,在沙坪街道竹树坡碧道种植48棵落羽杉。此案通过“替代修复”模式,将赔偿资金转化为可见的生态效益,直观展现环境治理成果。
柔性执法案例中,江海区某企业因首次违法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未采取合规防护措施,符合《江门市生态环境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清单》情形,执法部门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后,企业5日内完成整改,最终不予行政处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江门已对45宗符合条件的案件实施不予处罚,摒弃“以罚代管”,聚焦问题解决。
恩平市某纺织印染企业因废气处理设施运行不达标,臭气浓度超标16.74倍,却通过主动维修设备、登报公开道歉并承诺守法,获得按拟处罚金额30%减轻处罚的处理。此案彰显 “过罚相当”原则,兼顾法律刚性与教育感化。
机动车排气检测造假成为打击重点。蓬江区某机动车检测公司使用“OBD”作弊器、对柴油车违规采用检测方法,出具虚假报告;开平市某检测公司通过“替检”伪造8辆不合格车辆的检验结果;新会区某检测机构为“黑烟车”出具合格报告…… 这些行为均被依法查处,涉事企业被行政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强调,检测机构作为机动车排放“守门人”,造假行为不仅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更扰乱市场秩序,将持续严厉打击。
回应三大关切 展现生态治理决心
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就机动车排气检测监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案件的部门协作、防范固体废物非法倾倒等焦点问题作出回应。
问题一:近两年来,江门市在打击涉机动车排气检测造假方面力度很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答:近年来,因准入门槛限制的解除,江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已有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117家,年检测汽车超60万辆次、摩托车超30万辆次。为严格监管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江门市加强任务统筹,健全协调机制,铁腕整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乱象:一是统筹组织各县(市、区)分局对全市117家检验机构、19家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站(M站)开展全覆盖排查整治,深入挖掘违法行为线索。二是构建“线上巡查+智能分析+精准执法”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充分运用“天地车人”一体化监管平台,强化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可疑检验机构,立案查处违法机构30多家。三是行刑衔接、打击违法机构,通过“大数据+线索”筛查,精准锁定3家涉嫌犯罪的可疑检验机构,并移送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下一步,江门市将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聚焦检验和维修环节,严厉打击虚假检测、虚假维修等行为,全面提升机动车环境监管质效。
问题二:涉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案件从启动到最终的落实履行,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有力协作与畅通衔接,能否介绍一下江门市在这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答: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制度实施以来,江门市先后印发施行《江门市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江门市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细则》《关于加强公益诉讼检察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的意见》,明确市、县两级及各职能部门分工,规定案件调查、损害鉴定评估、赔偿磋商、修复及垫付资金处理等内容,创新建立行政执法案件“一案双查”、一次性指定调查部门、简易鉴定评估与磋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衔接等多项制度,实现办案“高效率”与“好效果”的双赢。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相互协作,截至2025年8月15日,江门市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总数53宗。其中,52宗案件已签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或提起赔偿诉讼,涉案赔偿义务人实际赔付或由司法机关判赔的损害赔偿金额3045.85万元,或以实质履行的方式清运处置受污染土壤及固体废物共计5.81万吨;成功实施替代修复和林业、野生动物以及渔业资源等多领域赔偿案例实践,建成全市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示范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江门模式”实践成效显著。
问题三:今年3月某抖音大v爆料江门市台山赤溪镇生活垃圾大量堆积事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6月,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八部门联合启动了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请问今年以来江门市在防范固体废物非法倾倒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台山赤溪镇生活垃圾大量堆积事件发生后,江门市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了清理清运和生态修复工作。4月15日,江门市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深刻汲取台山赤溪镇非法堆放大量生活垃圾事件教训,并举一反三深入开展全市垃圾倾倒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作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统筹协调机构,市环委办在会后统筹农业农村、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了农村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海洋垃圾倾倒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三个专项行动”),利用无人机航拍、现场巡查等方式,对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海洋垃圾以及工业固体废物倾倒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同时,市环委办也制定了督导工作方案,从6月中旬起,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截至目前,“三个专项行动”已累计排查发现农村垃圾倾倒问题点32个,建筑垃圾倾倒问题点42个,工业固废倾倒问题点6个,清理海洋垃圾398.4吨。其中开具行政处罚28宗,涉嫌环境违法犯罪移送公安机关2宗;市环委办累计交办督导发现问题4批,涉及问题18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今年6月,中央八部门联合启动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高发态势。7月15日,江门市召开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会议,要求迅速贯彻落实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部署江门市排查整治工作。下一步市环委办将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要求制定江门市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发布会最后,江门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为服务企业、畅通咨询渠道,该局及各县(市、区)分局已设立建设项目前期咨询统一渠道,提供电话、邮箱及面对面咨询,公众可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了解详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严亮 通讯员 江晓峰
钱龙配资-钱龙配资官网-配资论坛网-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